
在 facebook 就有朋友写到, 看 Eat, Pray, Love 其实就像是在享受着久违了的Julia Roberts。
我还蛮赞成的。
2000 年她那部 Erin Brockovich 里头饰演正义臭婆娘的狠角色,还真叫人排案叫绝。
如果只是当一部电影来看的话,我并没有很喜欢 Eat, Pray, Love。3段不同的国家,不同的目的,不同的生活,不同的领悟,就这样硬生生的放在两个小时里头,还真的有点牵强。
我还真期待3段不同的经历如何地连贯起来而启发了Julia, 让她找到新的生活方向。如果没有记错的话,她应该是前后先到意大利,印度,再去巴厘岛。也就是说,我想看到的是她如何带着她在意大利,印度的经历,在巴厘岛上整合新的自己的同时,找到真爱。
电影里好像只是蜻蜓点水般地带过。
As usual, 大家都说还是书好看多了。说电影好看的,顶多只是‘俾番几分薄面 Julia姐或近期红到发紫的导演 Ryan Murphy’。
其他演员的表现,恐怕也就给 Julia 的光芒掩盖了七七八八。就连风头也不小的Javier Bardem 顶多也不过是个感情丰富的‘嘛甩佬’。
说穿了,我喜欢的,只不过是它的剧本, 还有Julia Roberts。
Eat, Pray, Love 其实就是城市人厌恶了现代一板一眼的生活模式,对理想生活的一种追求/向往,一种对现代生活无力的控诉, 希望逃脱原有的模式,找回自我。
散场时人挤人的,单单离开商场,也要塞个半小时。
暴躁,纳闷,无助。
理想生活的乌托邦? 那只不过是几个小时前的事罢了。